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生物為工具,達到防治作物病蟲害之目的。其範圍包括害蟲防治之捕食性天敵:如捕食性昆蟲和其他天敵: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蜂、寄生蠅;病原微生物:如真菌之白殭、綠殭、黑殭,細菌之蘇力菌,病毒之核多角體病毒、顆粒病毒,原生動物之線蟲等。在病害防治上則為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病害。其實施方法並非僅僅外施拮抗微生物以降低病原密度,還包括對微生物有影響之輪作和某些耕作系統及施肥方法,及植物抗病育種,藉以影響植物抗病性和根圈及葉圈表面之微生物相。
拮抗作用為一種生物的存在和發展,限制了其他生物存在和發展的現象,具此功能之微生物稱為拮抗微生物。拮抗微生物能作用之方式很多,分述如下:
一、競爭作用
發生於兩種微生物有相同需求時,而凡是「種緣」相近之微生物,對環境的需要性也較相近,因此競爭的程度也更為激烈。微生物之間會為養分、生長要素、水分、空間和氧氣等而起競爭作用。其中以營養及空間較為重要。在作物種植前,如果在土壤中加入足量之有機質及養分,足以供給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則土壤中之微生物數及量大增,當作物定植後,根部分泌之營養很快被吸收利用,即可減少病原菌侵襲之機會。空間之競爭為在病原菌佔據基質前快速纏據基質,或在競爭爭奪中將將病原排除。
二、抗生作用
係指一個微生物受到另外一種微生物之代謝產物所抑制,通常是指生長受抑制,也可能是造成細胞死亡。此種代謝產物物可能是抗生素、醇類、有機酸或其他非抗生素之物質。
三、重複寄生
植物病原菌被其他微生物所寄生,以致削弱致病力並減輕病害,這種現象稱重複寄生或超寄生。重複寄生被了解最多的是木霉菌屬,並已被建議當為生物防治微生物,以拮抗許多土壤病原,而且也有商業化產品上市。
四、捕食作用
如捕食性昆蟲,在自然界中 己發現者有線蟲捕食性真菌,即此類真菌有一些特別構造,用以捕捉線蟲。另一為以真菌為食物之線蟲,稱為食真菌性線蟲。
五、靜菌作用
也就是微生物在土壤中保持休眠狀態,尤其是孢子受到養分限制的時候,最常見的是有效性碳素源缺乏時。許多病原菌可產生各種不同休眠體,並在土壤中保持休眠狀態,直到養分可以被利用為止,腐生性微生物相可能會減少有效性碳素源之水平,並迫使病源菌呈靜菌作用,而防止病原菌之發芽及感染。
作物病害防治向來為作物栽培成功與否之關鍵,傳統農家皆以噴灑化學殺菌劑來處理。長時間使用結果,病原菌產生抗藥性,農民用藥濃度增加,噴灑次數增加,殘毒問題發生了,同時生態環境亦遭破壞了。如此循環之結果,勢必使大自然中原有之各類有益微生物、拮抗微生物在各類殺菌劑之長期催殘下消失了。而作物栽培則全依賴開發各類新藥劑來維持,最後勢必造成土壤死亡,作物無法生存。
生物防治為非農藥防治項下之一重要方法,雖其不如化學防治之立即見效,但因其對環境污染少,對自然環境衝擊低,對人畜無毒,許多國內外研究及實例顯示生物防治在許多植物病害的防治上是有效的,同時在國外亦有若干商品上市,是一具潛力之防治方法。近年來國內害蟲之生物防治上有若干天敵己有相當成效,若配合開發各種病害之拮抗微生物,或引進國外之產品應用於各類病害上,短期間雖無法完全取代化學防治方法,但必能減少農藥之使用量,配合各種不同耕作模式,必可使作物病蟲害降至經濟危害水平以下,最後達永續栽培之目的。
資料來源:張廣淼,「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苗栗區農業專訊,台灣省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發行,1999年3月出版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
植株上的水垢
葉片被一層灰垢覆蓋,主要是因為澆水過度和頻繁噴霧所引起的,因葉片並非光滑的平面,水分滯留在植物的表面,一旦通風不良,水分長時間的停留在植株的葉片上,就很容易形成一層灰垢附著在葉片上。
處理方式為,改善澆水量、噴霧次數,並增進空氣的流通及對流。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經營觀念的轉型
如今蘭友間交頭接耳,爭相傳誦的不再是"單枝創造天價"的事了
而是,誰今年又賺了幾百萬,那一枝才幾十塊的花卻賣到幾百萬,如今再也不是投機當道的時代了,蘭友間的經營型態也在轉型,開始有許多人採經營管理的型態,栽培者角色,期望在三年,五年之後才回收,這樣的觀念正在慢慢的改變,也只有這樣的觀念才能讓事業持之以恆的做下去,而不是總被捲入市場的漩渦中,無法脫身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澆花學三年
曾經一直認為為何會有"澆花要學三年"這句話,不就是往蘭盆內澆水而已嗎?為什麼要學三年?
後來才知道澆水的學問這麼大,光是澆水的角度和澆的量都有差別,如何在不傷害植株下,又能達到澆水的效果,澆水要澆透,除了增加根吸收的面積外,也將盆內的內循環徹底換新,在澆水的同時,除了把殘留的廢氣和髒東西排出,也順勢帶入了新的空氣-固定澆水就能達到固定改善盆內內循環的效果,個人覺得人工澆水的效果還是遠大於自動噴霧澆水。
澆花時,肥料的比例和哪個時段澆(上午,中午,下午),肥料如何交替分配,當然不能每次都澆化學肥,有機肥也必須適當的分配,而且光照和溫室內的溼度和溫度任一因素都會影響到。在澆花時,也同時觀察花的成長狀態,所以,這當中有著相當的學問。
在此我想強調一點,我曾在許多書中看到:澆水要每天澆,也有些說早晚各澆一次,但是否是確實的,我覺得尚待商榷. . . 畢竟在密閉的溫室內,溫度和溼度都有固定的控管下,還每天澆,甚至早晚澆,是否過溼,反而抑制花的成長呢?讓花的抗體變弱呢?或許在開放式的環境下,真的需要每天澆,或早晚澆水;但我想最保險的做法,還是在做過自己環境的評估後,再決定屬於自己的管理方式。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花不怕價格下跌只怕沒有市場
花不怕價格下跌,只怕沒有市場
蘭花只要有種就算價格下跌,還是可以靠數量來賺錢,
怕只怕種了一大片,卻乏人問津,因為沒有市場,
所以不會有人來問,商品自然沒有它的價值。
就只能一直種著,賣不了又捨不得丟,這才是最吃虧的。
蘭花只要有它的條件在,就不怕沒人要,只是你要不要賣而已,
價格不好就繼續種,等價格回升後,數量又多時,以量取勝;
價格好,更可以分批出貨,等本錢回來後,再留種繼續種(接下來就都是多賺的)
當然這時你的眼光(潛力股)就很重要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作事業的心態與方向
最近去參觀幾家粗場的環境及其經營型態,各有優缺點。重點在於如何運用,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光是看粗場的栽培環境,就可以略知管理者的經營型態及其管理方式,也這因為管理者的心態和管理方針,而影響到其經濟效益和管理者作事業的心態,事業可大可小,重點在於經營者的態度和決策方向。
雖都是粗場,位於山區,卻處於山腰處,熱氣散不去,通風自然不好,這時如何去考量及克服這環境因素就很重要,再加上心態的問題及人手不夠,環境當然無法好好維持,病菌孳生,蘭花長不好,賣相不好,當然無法賺錢。另一間粗場,環境就明顯不同。採光和通風良好,管理者看到枯葉和病葉都會馬上處理,整個栽培環境的氛圍就很好,能讓蘭花在一個較為舒適的環境下生長,當然會賺錢。
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籌碼。是要栽培單一品種(1~2種),栽培管理較為單純,採固定出貨(固定外銷花);還是要採較多品種,等有買氣時再傾銷,當然這風險遠高於單一品種,那麼多品種,栽培起來當然難以兼顧,此外,各個品種間最適宜的栽培環境多少有異,常會顧此失彼,勢必無法周全。
所以,事前的功課就很重要,問題在於你事業預計的規模和規劃方向都要相當清楚,不得馬虎,才不至於導致最後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