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分盆的日子到摟~

0 意見

當過中秋之後,天氣漸漸變涼,就是蘭花分盆的時候了
這段時間也要特別注意溫差,日夜溫差要大,蘭花才長得好~
所以早上要注意保溫及光線,晚上就通風,使蘭房內夜溫下降
冬天更要特別注意光線,白天的光線是很重要的
溫度和溼度都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只有陽光是最珍貴,也是最需珍惜的資產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轉載:二○%頂尖人才的成功密碼

0 意見

全文擷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0808&p=5

根據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只有二○%的人自認為他們有機會可以在每天扮演的角色上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其他的人卻總是覺得他們所擔任的是錯誤的角色。還有,你剛剛還說,這世界上有這麼多的人沒有在工作上發揮天分,這是非常可恥,也是非常浪費的一件事。」
「保持成功的人看起來像什麼?」

優秀少數的特質 堅持不懈、向上提升 正因為有二○%的人那麼傑出,才更顯得其他八○%的人有多麼的平凡。事實上,觀察這群優秀的少數,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特徵。

首先他們可以在工作上發揮長處,堅持不懈,而且善於與別人溝通。用世俗的眼光來看的話,他們也會賺取大筆的財富,然而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他們所達到的成就,往往出類拔萃,而且持續不斷。
奇怪的是,他們並不會因為努力不懈而顯得疲憊不堪。換言之,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向上提升。他們變得更有創造力,更有活力。

以上所說的特質,可能會使相形弱勢的大多數人有些驚訝,因為我們對人生中的目標或是心中懷抱的夢想,往往不夠堅持。在事業初起步的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持續努力,才能將自己的小小成就再向前進步。等到年歲稍長,終於發現了應該追尋的圓滿,又不懂得將自身的成就停留在最高峰的位置。
成功關鍵 了解優勢、拒絕誘惑 從我的調查中發現,那些「二○%的人」和其他平凡人的最大差別,其實不是在於他們選擇做什麼,而是他們選擇不做什麼。時間是最沒有彈性的資源,沒有人可以使時間放慢腳步,或是加速前進,不用時也不能加以儲藏,或是花錢買到時間。「二○%的人」在分配這樣一種既稀少又缺乏彈性的資源時,是非常果斷的。不論提供的待遇是多麼的有吸引力,只要覺得自己不喜歡,就會立刻抽身。不論是有意無意,他們始終將一件事情放在心裡,而那件事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成功。這件事就是:找出你不喜歡的事,並且不再去做。

你的優點,好比喜歡解決問題、直覺、決心、喜歡幫助他人、喜歡分析思考,這是你與生俱來的能力,是無法壓抑的。但其實你的優點不只這樣而已,也包括了在人生路途上所經歷的磨練。當你利用這些優點去克服一路上的種種困難時,你會變得對自己有信心,並且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接受任何挑戰。這些優點使你更堅強,讓優點自然發揮出來。

不過,保持成功之所以如此難以理解,是因為你的優點很少盡情發揮。當你剛開始發揮優點並且小有成就時,某個大人物賞識你,提供更誘人的機會、更高薪的職務、更好的工作環境,但是這些大人物通常對你的優點完全不了解。事實上,有些人可能是真的看到了你的優點,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所以保持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知道自己的優勢,並且有自制力拒絕其他誘惑。

在歷練中能增強你能力的,是你的優點,而會削弱能力的,就是你的缺點。當你利用優點去完成某項挑戰時,除了完成的成就感外,你依然感到筋疲力盡、內心空虛,甚至覺得這件事非常無聊。我們必須找出這些缺點,並且將他們從生命中完全除去。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功並不是一種累積,而是一種編輯剪裁。重點不在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是否知道什麼不該做,並且真的不去做。

為了讓你了解我的苦口婆心,建議你現在將書本闔起來,用幾分鐘在心裡思考,什麼是你現在最苦惱的事情。不一定是很重要,或是工作上的威脅,只是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所以現在就坐下來,好好思考這件令你煩心的事情,並在腦海裡描繪任何可能的影像。想想這件事,有什麼是你可以掌握的?有什麼是當初應該做而未做的?有什麼遺憾你希望可以重來一次?你是不是犯下一些錯誤?甚至已經變成一種模式了呢?

「找出自己不喜歡的事,並且不再去做」這個建議看似十分膚淺,而且不完整。如何得到該得的?或是承接困難的新職務以增強自己的能力?或是做你喜歡與不喜歡的事情,均衡你的生活?對於現實生活會有什麼困擾呢?不喜歡的事情都不要做,這當然很理想,但是有誰能真正做到呢?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事情,有些就像每天的工作一樣,讓我們感到無趣且挫折。 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追尋答案的同時,也會再度發現「一件事」的力量。

很明顯地,興趣非常重要,但是並非保持成功的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

那純粹是天分嗎?我想不是。

無論是你自己或是新雇用的員工,仔細研究天分,可以發現天分不能保證我們能夠保持成功。天分雖然重要,卻只是邁向成功旅程的一步而已。假使你就是那「二○%」的優秀少數,你也可以發現有些人即使他們在工作上發揮他們的天分,仍須加倍努力才能做出一些超乎常人的成就。

但是,我們應該先了解「長保成功」的真正定義。

每個人努力的目標,顯然都依照其對成功的定義而有所不同,這個定義其實包含了許多的可能性,有些人汲汲於名利,有些人追求專業知識,但也有人樂於服務人群。有人把家庭擺第一位,也有人願意為了工作上的成就而放棄和家人相處的機會。不論我們想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量我們的進展,我們最後的目標必定是長期地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說自己是個成功的人。

不只要天分和熱情 還得要不斷求創新
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得更明確。想要長期地產生最大的影響力,我們需要兩樣東西。

首先,必須好好利用你的天分和熱情,培養一個專門的技術與知識,擅長做某件事情

這個目標不容易達成,如果你擅長某項技術,但有許多人都比你更厲害的話,那也沒什麼稀奇。所以成功不只是了解某個知識或熟悉某項技能而已,必須和其他人比較,並且比其他人更深入、更精進。跟其他人的差異性越小,就離成功越遠。或是用彼得.杜拉克的名言來說明:「當你離開了這個房間,這個房間就少了些特別的東西。」

再者,這個定義要求的不只是把某件事情做好而已,還必須日新又新,不斷提升。你必須不斷要求自己,做出一些改變,否則新產品、新競爭對手、新的生產方法,甚至新的法律,都會讓你的專業能力很快就被時代所拋棄。想想杜拉克的另一句名言:「大變動的時代」,想要在這時代生存,就必須有彈性、有學習意願、創新、有自信、樂觀,並且善於消除壓力,讓你可以走更長更遠的路。

推薦書
書名:《你必須知道的一件事》
作者:馬克斯‧巴金漢 (Marcus Buckingham)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達摩鶴藝來芽

0 意見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達摩鶴藝來芽

0 意見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轉載: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

0 意見

全文請看: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957
撰文者:陳雅玲 研究員:賀先蕙

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壯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去大自然中苦行,可以幫助心靈成長,是成就個人。當青年失去「闖」的能力,個人與社會的競爭力也會不見。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的代價,掛名贊助英國「空檔年大展」(The Gap Year Show)。

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

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這名詞源自唐朝,那是一個壯遊的時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經,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壯遊之一;連詩聖杜甫都曾在蘇州準備好船,差點東遊到日本,他自傳性的「壯遊詩」就寫道:「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也因為這首詩太有名,留下「壯遊」一詞。

「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偉大的壯遊文化,真的是了不得!」年輕時代也曾在歐洲壯遊的藝術評論家蔣勳指出,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那是真的在邊塞打獵的。「你看李白,他是吉爾吉斯人,可以跑這麼遠到大唐朝來。所以他們的詩,有一種豪邁,有一種氣度,它不是書房裡的詩。」

巧的是,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Grand Tour」,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

十六世紀末,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結束後,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僕,渡過英吉利海峽,到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這場旅行還有個很重要的吸引力——它是一場擺脫了父母束縛又興味盎然的文化盛宴。

到了十九世紀,壯遊已經變為歐洲菁英的成年禮,針對這段壯遊時光,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The Gap Year」(空檔年)。

如今,西方壯遊風氣仍盛,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二○○四年十月,《國家地理》子刊《旅行者》(Traveler)的二十週年紀念特刊「新壯遊」(The New Grand Tour),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新壯遊的方式:環遊世界八十個景點。
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根據英國教育暨訓練部的一份報告,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正處於空檔年當中。

報告認為:「空檔年」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格瓦拉父親日後出版他那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在前言寫道:「他旅行,不是為了像一般遊客那樣,尋找景色怡人的地方拍照留念,而是為了在沿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體驗民生疾苦,並探尋這些疾苦的源頭。他的旅行是一種社會考察。」

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用腳寫《史記》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古今中外,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三、四百年來,西方社會的壯遊傳統,已經沉澱到社會的最底層。

中時旅遊第一個「玩家帶路」的國際專業導遊張榜奎表示,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行為、社會規範時,會省思:「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

何偉認為,若是有更多美國人曾在世界各地壯遊,「了解那塊地方的歷史、文化,那麼今天就不會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他指出,有壯遊傳統的歐洲,比美國更接受聯合國這種國際組織,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識。

回頭來看中國,蔣勳感慨表示,我們的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

「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他指出,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兩胎,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不像以前,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
「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

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推動藝術人的「貧窮旅行」;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以十年時間,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他們完成首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使用中國木造帆船,重溯鄭和航跡。

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石油及黃金的大地,教會我這點。」「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伊旺回憶。

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的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該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去壯遊。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西神梅

0 意見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蕊蝶

0 意見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寒蘭~天蝶

0 意見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天彭牡丹

0 意見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宣傳影片

0 意見

由臺灣首次申辦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國際首次授權認­證的世界性博覽會,將在2010年11月6日~2011 年4月25日舉辦,這是臺灣的­園藝產業首度以領航之姿站上世界舞台。

台北國際花博會-會場3D動畫模擬 中文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kgce0pa6U&feature=related


來自臺灣的驕傲─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jIwX1Rwdk&feature=related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江南雪

0 意見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世界花卉產業之展望

0 意見

雖說是前一兩年的資料,但還是有很多資訊,分享給大家。

文章擷取自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2008年年底,,荷蘭Rabo銀行出版了一本手冊,篇名為"European Floriculture Wholesale and Trade"。在2009年12(2)期的Flower Tech刊出其摘要內容。如果能夠以更宏觀的角度看此世界花卉產業,則更能瞭解蘭花產業的發展。因此將此篇文章之內容介紹如下:

一、中國大陸:
中國是花卉產業充滿機會的顯著案例。以生產面積而言,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切花面積估計為4萬公頃,盆花面積為6萬公頃。還有很大的面積用以生產樹苗,藥用花卉與產業用花卉。在此國家有成千上萬的小家庭企業從事花卉產業。自此世紀以來,已增加了三倍。
主要的生產方式是露天栽培,但是設施栽培的面積快速的增加。以隧道型設施與網室為主要結構。目前大陸產業開始強調高科技,大規模與專業化生產。
雖然中國花卉產業的目標著重於快速增加的國內市場,出口量也不斷劇增。在過去5年之中,中國切花出口金額每年平均增加50%。盆花的出口的成長緩慢,也有10%以上的年成長率。切花輸出的國家有50%為日本市場。其他重要的輸出地區有香港,新加坡,泰國與美國。在未來數年間,中國花卉的生產與輸出將維持10%以上的速率。投資環境也算是正面。中國國內市場擴充快速,生產力也在提昇。產業受到政府重視,但是其花卉產業的基礎建設有待持續改善。
Rabo銀行不相信中國的產品將大量銷售至歐洲市場。因為運輸費用極高,而且亞洲地區已有廣大的市場。而且中國的產品要能為歐洲接受,首先要能夠尊重品種保護權。此國家花卉發展主要障礙與印度相同。

二、肯亞
肯亞成為全世界第四大的切花生產國。此國家有140個大型生產公司,面積2200公頃,主要是栽培玫瑰花。當然栽培的花卉種類也開始多樣化。大量的切花主要輸送至荷蘭,其次為英國。銷售方式是大量銷售至超級市場。為了進入英國市場,花束都在包裝完成後再運送至英國。依非洲的水準而言,肯亞有良好的Nairobi機場可進行花卉的儲運作業。在肯亞大型國際花卉貿易商都已建立運配中心以處理這些花卉。

三、印度
印度是另一個花卉產業的巨人,其花卉生產面積大約10萬公頃。半數面積用以生產大量的切花,而且是露天栽培。絕大多數的花卉是由小規模的農戶所生產,主要用於廟寺的裝飾,婚禮佈置與宗教節慶。
除了小規模農戶,大規模、高科技的花卉生產基地逐漸增加。但是其面積仍然不足1%。主要的作物是用以出口的玫瑰。其銷售市場為日本,英國與西歐的荷蘭,美國與德國。印度花卉出口的巔峰在於重要的花卉節日,例如聖誕節,感恩節與母親節。
目前這些大量出口的花卉由大公司出口。印度大型合作企業如Tata也有資助。這些公司有高技能的職員,在農業大量投資。有些公司也開始在海外頭資,例如伊索比亞與肯亞。例如Karaturi Netwok’s acquisition of Sher Agencies,其資產為美金6仟9百萬元。因此此公司為世界最大的玫瑰花公司。另一家為Neha Interactional’s acquisition of Globecargo,此為伊索比亞三大公司之ㄧ。
印度的州政府與地方政府對於花卉產業都加以支持,因為創造了就業機會。印度花卉產業的優勢是快速成長的國內市場,容易獲得的便宜與高技術勞力,在冬季,世界花卉需求顛峰季節足以生產足夠數量的花卉。國內的溫室技術足以協助產業。
花卉產業未來發展的障礙包括品質的改善,資材等後勤補給問題,逐漸增加的運輸費用,缺少整合式的知識系統與組織,可輸出的品種有限,對品種保護缺乏積極性。

四、日本
數十年前,日本曾發展出龐大的花卉產業。其切花產值。曾經為世界首位。由於生產規模小,日本生產者很難針對大型批發商的需求提供大量商品。在日本農民年齡相對偏高後,加上中國與南亞地區便宜產品進口量的增加,民眾花卉消費金額降低,因此花卉生產者將會急遽的減少。
馬來西亞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切花輸出國家,其次為哥倫比亞,泰國與中國。在2001年,荷蘭為日本最大的切花供應商。在未來,中國將成為最大的供應國。

五、義大利
在全球切花金額增加時期,義大利的輸出量已經降低。然而自2000年之後,義大利盆花輸出每年平均成長率為10%。其輸出國主要為德國,法國,荷蘭與瑞典。目前義大利是僅次於荷蘭,為歐洲第二大花卉輸出國。盆花與藥用作物在北義大利生產。義大利花卉公司的平均規模相對不大,絕大部份為露天栽培。然而近年來,一些非常大型的專業花卉公司開始合併,例如Bari附近的Cruppo Ciccolella為歐洲最大的切花公司,其專業為火鶴花與玫瑰生產。

六、荷蘭
荷蘭居於歐洲花卉產業之首位。大多數國家的花卉物流也經過此國家。切花與球根花卉更是如此。在歐洲,盆花生產的物流則分散至丹麥,德國,義大利與比利時。荷蘭做為切花與盆花供應大國的利基在於其拍賣作業的一貫化,生產種類的多樣化,以及其他國家的產品可以在荷蘭進行虛擬拍賣作業。
荷蘭花卉產業居於領導優勢可歸諸於以下的因子。生產的環境為適合的溫帶氣候與良好的土壤,先進的生產方法,產業界創新的知識,世界最大的拍賣市場,貿易與資材補給的大型基地,花卉產業的週邊服務產業完備,又鄰近西歐此富裕的消費市場。所有複雜的花卉產業與相關的公司都集中於很小的區域,相互的關係容易連結。
由於非洲產區的激烈競爭,荷蘭花卉溫室生產面積自2000年的3700公頃降低至3000公頃。玫瑰花仍然是主要作物,其次為菊花。但是玫瑰花生產面積預料將減低。由於外國切花的高度競爭,荷蘭切花業者不是結束生產就是轉至盆花生產。有更多不具競爭力的玫瑰花與其他切花將退出市場,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品系成本太高,過於脆弱不耐長途運輸,或是因為氣候因素無法在低成本國家生產。
最普及盆花作物為蘭花,主要為蝴蝶蘭。盆花面積自2000年的1261公頃在2007年增加至1397公頃。但是生產家數顯著的減少。因此留下的公司其生產面積更加擴大。為了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增加生產規模成為必然。荷蘭花卉產業主要的問題是勞力能源與土地成本高昂,因此必須連續性的進行研究以新技術節省成本,才能永續的經營。近來天然氣的成本增加嚴重的影響了栽培者。近來荷蘭溫室生產的創新技術包括省能源溫室與植物自動分級設備。

七、西班牙
西班牙花卉產業有兩項重要的發展:切花產量減少,盆花(主要為花壇植物)增加。未來的發展仍就如此。主要的切花還是康乃馨,占有45%。由於品質的問題以及來自低成本國家(如哥倫比亞)的競爭,切花生產受到極大壓力。所有花卉生產者都無可避免的要面對成本增加,水源問題與外國競爭。與5年前比較,西班牙花卉出口已經減半,換言之,將進口更多花卉。

八、美國
美國的切花與盆花生產數量龐大,但是仍然不足以自給自足。自從2002年以來,花卉生產面積已減少10%。日前生產面積估計為23000公頃。生產家數為9700家。與2002年比較,已減少25%。大約三分之ㄧ的生產面積為溫室生產。花壇與庭園植物占有半數以上的面積。切花與盆花是屬於資本密集的企業。花卉產業的主要問題包括經銷商的結盟,外國輸入產品的競爭,能源與勞力成本增加。美國切花產業嚴重受到拉丁美洲的威脅。因此切花生產者必須朝向高價值的切花,例如菲洲菊,蘭花,鳶尾,百合與鬱金香。玫瑰花與康乃馨則減少生產。以長期發展而言,專業化與結盟化的生產將是針對超商市場的顧客。小規模生產者則朝向有特色的產品才能生存。對歐洲市場而言,美國生產者沒有機會。主要的原因是匯率與運輸成本。

九、衣索比亞
自從2002年以來,衣索比亞的切花產量巨幅的增加。在2002年,只有少數公司,在2007年,已有72家以上的切花生產公司與出口商。溫室面積超過500公頃。另外露天栽培150公頃。衣索比亞吸引外人投資花卉產業為其政府所支持的投資環境,其他國家提供的財務支援,低勞力成本與適合的生長環境。

十、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
在拉丁美洲,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為切花產業領導國家。以全球規模而言,僅次於荷蘭,為切花出國量的第二與第三名。在過去的二十年,在北美切花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哥倫比亞生產面積為17000公頃,其中6544公頃為溫室。主要作物為玫瑰花,康乃馨,菊花,hypericum與gypsophia。生產環境十分優越,氣候溫和,兩季短。生產系統十分普及,不斷增加投資以降低成本與改善品質,哥倫比亞的產品95%出口,85%送至美國。大部份的切花已包裝成花束再外銷。
厄瓜多爾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較少,60%產品銷售至美國。此國家具有好環境以生產高品質玫瑰。花卉生產面積4000公頃位於2000 m與3000 m之緯度。平均日溫19℃,夜溫9℃。栽培設施相當現代化,技術人力也充足。在國際競爭不利點有政府對勞工之法令限制,空運能力有限,而且成本比哥倫比亞高約30%。花卉公司規模小於哥倫比亞,但也促使他們更具變化性。

十一、丹麥
丹麥花卉產業專業於盆花與樹苗。丹麥為歐洲第二大的盆花輸出國。有幾家大的出口商與專門針對歐洲的批發銷售組織。丹麥盆花產業的優勢在其強調市場的合作與附加價值。大多數生產公司也是市場組織的會員。與其他歐洲國家面對相同的問題:高勞力成本,增加之能源成本。其他問題為花卉產業缺乏投資。丹麥花卉產業在歐洲花卉市場的機會並不大。

十二、德國
德國花卉產業有80%為盆花。主要的作物為季節性的國內市場,例如夏天戶外的花卉。花壇與室內觀賞植物,德國幾乎是自給自足。盆花與切花產量只占國內市場的41%與19%。切花產業難以與荷蘭,波蘭與非洲競爭。對貿易而言,德國仍然是歐洲最重要的花卉市場。

十三、以色列
東非花卉產業的興起嚴重的影響了以色列的切花花卉產業。其切花生產面積自2002年維持穩定,大約為2200ha。以色列在2002年是世界第四大切花輸出國。在2007年,排序為第八。由於非洲的競爭,以色列生產者急速地改變他們生產的花卉品系。玫瑰花生產幾乎消失,由夏季花卉與綠色植物所取代。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黃金海岸

0 意見

蓮瓣蘭-細葉春蘭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環球荷鼎

0 意見

春蘭荷瓣

培養花~很有歷史的一株花!!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達摩欣賞

0 意見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達摩欣賞

0 意見





























訪客數
在線人數